语文教育随笔

时间:2024-07-02 08:40:43
语文教育随笔(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育随笔1

一、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课弄这样弄那样,从来不听,那为什么他们不听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小朋友发言的内容,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会答不出来,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时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说完,及时表扬奖励。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小朋友发言时,他就不会听了,不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声喊“我来,我来”。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喊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

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二、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已经习惯不举手回答了;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问题太难。我认为对待发言的幼儿,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经常发言的不管对错,先肯定。对待没发言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胆小的孩子,偶尔一次发言也要大大地表扬。另外,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发言句式,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来补充……等等。

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图画书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幼儿看着图画书上孩子们积极发言的情景进行引导,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小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场景,来激发幼儿积极发言、勇于发言。

语文教育随笔2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

2、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少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优秀范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总是犯点小错误,总是惹到自己发火。人常说,当你生气时,要数到100再说话。现在的自己,好像动不动就冲他们大声训斥,自己也知道不对,应该多夸奖少批评,多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也在努力改进,也在努去当好一个“启蒙老师”。

今天,我班正指导写字,突然一个小朋友不知怎么着了,竟然打起了响,仿佛在安静的班级中扔出了一枚炸弹,顿时班内有些混乱。本来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风飘来一团乌云,“阴天”即将也要打雷了。该怎样说,怎样教育呢?虽然是那么想,但是“愤怒的火苗”还是终于被点燃了,我把学生狂吼了起来。事后自己也挺后悔自己那么做。这些孩子还小,为什么当时就不能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呢?

是啊,何不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爱心,把学生当做神来对待,谁不偶尔犯点错误呢?

想了很久,我决定放下教师的架子,并向那位被我发火的学生道歉,并且教导他以后如何去做。当时孩子被批评的时候,只是低着脑袋,但是听了我的道歉和教导后,眼中充满了泪光,这时,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此处隐藏13298个字……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前阶段妈妈离开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个聋哑人,跟自己没法交流,现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我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本应享受母爱的时刻却变得孤单。于是在班级里我就经常问一问他,课堂上多关心他,力争走进他的心灵,在我的教育下,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了,也认真学习了。这让我感受到老师的职业很特殊。

二、爱就是关怀。

我认为管理好一个班级的秘诀是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也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平时我在班级中特别注重后进生,因为他们就像干渴的麦苗,更需要雨露的浇灌,其实他们的身上也有优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我班的刘自强同学就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摆弄一些小东西。经我了解,这个女孩父母离异,跟着瘫痪在床的奶奶生活。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对她的教育吗?不是的,其实她也有优点:做事细致、书写漂亮、爱做手工,于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机----每次学校发的通知我都让她裁。我给她这种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我还把学习最好的学生安排在她旁边,希望在学习上能随时帮助她解决难题。心想:我坚持长期这样关怀她,她自身的缺点也会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进步。

三、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我班的刘自强同学个性极强,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小时候是农村爷爷带大的,没有进行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很差,课堂上总爱说话、搞小动作、接话、欺负前面的同学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丝丝好学生的影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调皮。前一段时间,美术课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学的辫子;有一天的信息课,他不去上,呆在教室里打游戏。我把这些事告诉了鲍校长,鲍校长跟家长沟通后引导我采取“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教育方法,和班级任课老师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课好好听讲、回家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为了帮助刘自强改掉坏毛病,我还让他担当班级卫生委员的职务来约束自己,对于他的每一个转变,每一个进步,我都很珍惜,并及时加以鼓励和赞赏。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刘自强一定会取得进步的。

总而言之,通过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用诚心来打动孩子;用热心去帮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每一位学生交谈,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班级小事干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也一定能在平凡琐碎中体味到特有的快乐和幸福!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语文教育随笔1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长春版四年语文上册的《甘罗》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课文要介绍罗甘德什么事?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是写了甘罗替爷爷上朝的事。其实其理解与编者的享图大相经庭。

但是我没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把学生四人为一组,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通过几组演出比较,是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关键:甘罗巧使妙计,让皇帝说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这一事实,从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为自己寻找公鸡蛋的错误命令。这正是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体验。最后学生终于认识课文的故事表现了甘罗善于动脑想办法、聪明机智。从而达到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如在让学生为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关爱》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读写课文时,全班同学几乎都围绕小鱼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谢来读写。但在我得引导下,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语文教育随笔(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