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运动有哪些

时间:2024-01-10 04:26:41
养生运动有哪些

养生运动有哪些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经不开始运动了何谈养生运动,现在的养生运动不止是老年人在做,其实很多年轻人也应该一起养生,但是有碍于不知道养生运动有哪些,所以就直接困在了第一步,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详悉了解一下养生运动有哪些。

  养生运动有哪些1

1、叩头

每天早晨或晚上睡前轻叩头部,刺激头部穴位。全身直立,放松。双手握空拳举于头部,自然活动腕关节,用手指轻叩头部,先从前额向头顶部两侧叩击,然后再从头部两侧向头中央。次数视各人情况自定,一般50次左右为好。

2、梳头

首先直向梳刷,用木梳(最好是黄杨木梳,无梳可用手指代替)从前额经头顶部向后部梳刷,逐渐加快。梳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划破皮肤。接着斜向梳刷。先顺着头形梳,将头发梳顺,接着逆向梳,再顺着头形梳。每分钟约20-30下,每天1次,每次3-5分钟。可以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部经穴,调节经络和神经系统,松弛头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疲劳、强身和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


  

3、击掌

两手前平举,呈90度角,两手五指伸直展开。然后用力击掌,越响越好。击掌主要是刺激两手上相应穴位,一般在20次左右。

4、浴手

浴手是保健按摩中的一种。取习惯体位,排除杂念,心静神凝,耳不旁听,目不远视,意守肚脐,两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热。

5、搓面

把搓热的手平放在面部,两手中指分别由前沿鼻两侧向下至鼻翼两旁,反复揉搓,到面部发热为止。然后闭目,用双手指尖按摩眼部及周围。

6、搓耳

耳廓上有很多穴位。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前后搓擦耳廓,刺激分布在耳廓上各种穴位。次数多少也是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以20次左右为度。

7、搓颈

先用两手食指、无名指反复按摩颈后部的风池、风府穴,力量由轻到重,直到局部发热,然后左右前后转动颈部,速度要慢但幅度要大。

8、缩唇

呼吸直立,两手叉腰,先腹部吸气。停顿片刻,然后缩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气,直到吐完为止,再深深吸一口气,反复十余次。这样能延长氧气在肺泡内的时间,促进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9、弯腰

双脚自然分开,双手叉腰,先左右侧弯30次左右,再前后俯仰30次,然后两臂左右扩胸数次。

10、散步

散步的.速度,分缓步(指步履慢,行走稳健,每分钟约60-70步,这样散步适于年老体弱者及饭后运动)、快步(指步履速度稍快的行走,每分钟约120步左右,由于这种散步比较轻快,久行之能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和逍遥步(指散步时且步且停,且快且慢。走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稍作休息,然后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缓步一段)。

  养生运动有哪些2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其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防病,又可强身,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抟、周敦颐的“太极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八段锦

源于宋代的强身气功八段锦曾是流行于民间的健身方法之一。锦字从金,形容贵重;帛是古代颜色鲜美之物。因为这种功法可以强身益寿,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八段锦是由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其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创新,又演变出许多种类,如岳飞八段锦、十二段锦、自摩八段锦、床功八段锦、坐势八段锦等等,各有特长。

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法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八段锦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之分。前者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后者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所创,华佗在观察了很多动物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

练法有两种:一种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用意念想着它们的活动,自然地引出动作来,只要动作的前后次序有个组合就可以了,每次锻炼的动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样。另一种是参阅现有五禽戏的书籍,学习整套动作。

易筋经

易,改变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而易筋经是一种改变肌肉、筋骨质量的特殊锻炼方法。它除练肌肉、筋骨外,同时也练气和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在练功时要注意松静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不要紧张、僵硬。

六字诀

六字诀由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在呼气时发出“吹、呼、唏、呵、嘘、丝”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来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练六字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阶段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睁眼练,其他字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

预备功:头顶如悬,双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双脚分开,周身放松,大脑入静,顺其自然,切忌用力。

  养生运动有哪些3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心——君主之宫”(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统率与协调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维持阴阳平衡。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意气为君骨肉臣”;三调整:调心、调气、调身;九要领:静、聚、贯、顺、沉、畅、松、正、整。在练习时要做到心神安静,内外放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形合一,意气相依。还要长期锻炼,持之以恒,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二、养肝。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三、健脾。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中气贯脊中”;还要悬顶、吊裆、提肛、尾闾中正,以加强肾命并调通任督二脉之气。并且以心为令、气沉丹田,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使肾精充实、阳气旺盛、行动轻捷、二便调和、骨强齿坚、发泽耳聪。

六、益脑。脑为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汇之处,为生命要害所在。练太极拳通过心静用意、心神安定,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锻炼作用,加强了大脑的调节功能。又因肾主骨,骨生髓,肾通大脑,所以肾气旺,任督二脉畅通,就能使髓海充实、精神饱满、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起到开发智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太极拳结合传统引导、吐纳的方法,侧重练身、意、气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练习太极拳一方面可以锻炼肌肉,舒缓筋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对内脏进行按摩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太极拳在我国甚至在国外流传极为广泛。它强调和谐完美,重视“天人合一”等中医学理论,动作柔韧、稳定、缓慢、连贯,并涉及到全身各肌群和关节。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练太极拳时,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起到健脑益智作用。

(1)练太极拳,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2)练太极拳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作用。

(3)练太极拳还有利于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太极拳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较高,这对神经系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发展。

年逾六旬的方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觉得闷得慌,便在朋友们的推荐下,加入了太极拳发烧友小圈子。刚接触太极拳时,方先生就被它刚柔相济、婉转灵活、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运动特点迷住了,于是他每天从早到晚刻苦练习。为增加腿脚力量,尽早达到“足下生根”的境界,他还特意苦练“桩功”。可没想到,一个月后,他的脚下非但没有稳如泰山,膝盖却疼得钻心,严重时竟然打起了“软膝”。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因为长时间的站桩导致他的膝关节患上了骨关节炎,这让方先生懊悔不已。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确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讲究度。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即便太极拳这一运动很适合老年人,初学者也要掌握进度。过度使用膝关节就像无休止地让轴承转动,最终只能导致关节磨损而“报废”。

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年人在锻炼时喜欢负重蹦、跳、上下坡或楼梯,这样会增加髌骨的压力。在爬楼梯时,髌骨承受的负荷是走平地的7倍,如果再负重的话,后果可想而知。患有膝关节炎的人,不适合跑步和登山,而最适宜的运动是游泳和散步。后者能增强机体的耐力,增强日常活动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减轻对膝关节的“载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有颈椎、腰椎骨关节炎的人,应经常进行颈、腰旋转和屈伸动作;手骨关节炎者,适宜经常进行抓、握等活动。

在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关节炎列居第四位;而在影响男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关节炎则排序第八。目前,全球人口中大约有3亿人罹患骨关节炎。在亚洲,每6人中就有1人被骨关节炎折磨。老年人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锻炼或盲目锻炼所致的关节组织病变。

《养生运动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