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心理是否健康的评判标准

时间:2024-02-20 23:29:42
你的宝宝心理是否健康的评判标准

父母们照顾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衣是否足够,而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视而不见。要知道孩子不像成年人,可以自我排解心中的苦闷。如果,父母不关心的话,孩子往往会把心理问题憋在心理,时间久了,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有一次,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间。

“还不睡觉去你这孩子,想翻天呀”爸爸训斥她。张倩被爸爸突然的训斥吓哭了,这才说出原委:“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儿去买彩纸明天再说!”张倩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彩纸,却没敢说。就这样,张倩的纸工作业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儿园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张倩没到幼儿园。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中午,焦急万分的妈妈终于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张倩找到了,原来,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完成作业,所以没敢进幼儿园,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妈妈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实,张倩妈妈除了叹息,并没有深入地寻找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由。

张倩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两三岁的时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她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妈妈就会骂她、说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乖巧。这也简单,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

这样“乖巧”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大人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乖巧的好孩子。这样“乖巧”的孩子,有的是遵从、礼貌、对赞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猎鹰。猎人捕到鹰后,不给它吃,不给它喝,在它反抗时,就打它的头,“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气。直到最后,鹰屈服了,顺从了,由搏击长空的鹰变成了捕兔的猎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遗憾的是,多数父母还是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争相效仿。其实,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具体表现为: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跌跤或受点儿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

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和父母有关。如果父母能过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认为孩子在耍小性子,不去和孩子好好沟通,这样的孩子长大大多心理不健康。所以父母平时一定要多留意,当发现孩子不正常时要及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你的宝宝心理是否健康的评判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